拼音:yān yīn部首:氵笔划:12

繁体:湮五行:水五笔:ISFG

[ yān ]

埋没:~灭。

淤塞:河道久~。

[ yīn ]

同“洇”,液体在纸、布等物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

湮 [yān]

〈动〉

(形声。从水,垔(yīn)声。本义:埋没,不被人所知道)

同本义

始丧乱后,典章湮散。——《新唐书·魏征传》

又如:湮没不彰(埋没不显著);湮佚(埋设,散失);湮沉(湮沈;湮泯;湮昧;湮埋。埋没)

淹没 。

如:湮枯(湮没干涸);湮坠(湮没失落);湮废(湮没废弃);湮隳(湮没毁坏)

淤塞;填塞;堵塞

郁湮不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湮,塞也。”

昔老禹之湮洪水,决江河。——《庄子》

又如:湮塞(堵塞)

液体着物向四处散开。后作“洇(yīn)”

绢布上写字,用姜汁磨及粉,则不湮开。——《物类相感志》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湮 [yīn]

动词 没落、埋没。《说文解字.水部》:「湮,没也。」  【组词】:「古迹湮灭」、「湮没无闻」。

动词 堵塞。通「堙」。《庄子.天下》:「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