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年10月02日 10:24 | 来源:汉荟荟 | 阅读量:107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魏晋南北朝的分词解释

拼音:wèi

周朝国名(前403—前225)。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jìn

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4世纪中叶)。在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带。被...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nán nā

[nán]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běi bèi

[běi]北极所在的方向。与「南」相对。&n...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cháo zhāo

[cháo]朝廷(跟“野”相对):上~。在~...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