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是什么意思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出自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衣冠南渡既是一个固定词组,也是多个历史事件,已经成为常用典故。衣冠南渡最初指的是西晋末,晋元帝避乱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的事件,当时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其后,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经济、文化中心的较大的转移,一般都以“衣冠南渡”名之。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第一次:西晋末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第二次: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第三次: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

此外,另有明代明初大移民(山西大移民),清代湖广填四川等人口迁移事件,但与上述事件不同,往往并不被放在衣冠南渡之列。其中,史学界亦有只认可西晋末与北宋末这两次为“衣冠南渡”(也有历史学者三者皆称),但在文学应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

衣冠南渡的分词解释

拼音:yī yì

[yī]...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guān guàn

[guān]...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nán nā

[nán]...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dù

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查看详细解释

与衣冠南渡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