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年03月26日 12:53 | 来源:汉荟荟 | 阅读量:134

秦腔,也被称为“梆子腔”或“陕西梆子”,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一种戏剧形式。它起源于西周时期,发源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西岐)和凤翔(雍城),并在秦朝期间成熟并流行起来。由于古时候陕西、甘肃一带属于秦国,因此这种戏剧艺术被命名为“秦腔”。

秦腔的特点在于它的表演体系非常成熟和完善,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剧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它在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音乐上,秦腔早期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进行伴奏,这也是其名称中“梆子腔”的由来。

秦腔不仅在中国西北各省有广泛流行,还衍生出了多种梆子腔类的剧种,统称为北方的梆子腔剧种。作为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它融合了当地的民歌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

秦腔的分词解释

拼音:qín

周朝国名(前770—前221)。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qiāng

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口~。鼻~。胸~。腹~。满~热血。...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