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懦弱无能,一生两度登基,在位八年,但真正掌握权力的时间仅有两年左右,自然没有留下任何值得被史书记载的政绩。
李旦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生了一个好儿子李隆基,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
李旦一生虽然平庸,但出生和成长于唐朝最高权力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也留下了“一门五帝”的传奇。
李旦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是武则天,哥哥是唐中宗李显,儿子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以被称为“一门五帝”。
如果再加上侄子唐少帝李重茂(李显之子)的话,李旦就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六位帝皇丸”之一(另一位为唐中宗李显)。
所谓“六位帝皇丸”,是网友的戏称,指李旦和父母哥哥儿子侄子六人全都做过皇帝。
李旦是武则天在44岁时所生,也是高宗和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在兄弟中排行最小,因而深受父亲的宠爱,出生不久就被封为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等职务。
李旦原名李旭轮,史书称他他“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永淳二年(公元683年)改名为李旦,封豫王。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实际上李旦只是傀儡,被软禁于宫中,武则天掌握朝政大权,裁决一切政事。
两年后,武则天表示将还政于李旦,李旦知道这是试探,不敢接受,极力推辞,请求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武则天很高兴,接受了李旦的请求。
但是,到了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大批官员请求武则天称帝,李旦迫于形势,也上表劝进,并求赐武姓。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李旦被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
深得武则天宠信的户婢(掌管宫中门户的宫女)韦团儿,看上了李旦,百般引诱,李旦认为这是母亲对自己的考验,屡屡拒绝。
韦团儿怀恨在心,诬告李旦的妃子刘氏、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这两位妃子被武则天秘密处死,尸体埋在什么地方都无人知晓,史书上称“梓宫秘密,莫知所在。”
其中,窦氏正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母。
妃子失踪,李旦悲痛万分,但又敢表现出来,装作无事发生一样。
韦团儿后来被人告发,被武则天处死。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还政于李氏。
唐中宗李显再次登基,但是,几年后,李显就被韦皇后毒死。
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
李旦第三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密谋,打着“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氏,控制朝廷。
李重茂迫于形势,让位于叔叔李旦,李旦第二次即位为帝。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李旦利用天空出现彗星之机,禅位于李隆基,退位为太上皇。
第二年,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至此,李隆基掌握朝政大权,并最终造就了“开元盛世”。
开元四年六月,李旦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李旦文才出众,但始终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连最爱的两位妃子的性命都无法保全,实在令人唏嘘,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培养了李隆基,使大唐王朝重新走向强盛。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