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萱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年03月28日 09:34 | 来源:汉荟荟 | 阅读量:124

张萱,汉族,长安(今西安)人,唐代画家,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捣练图

宋徽宗赵佶摹本《捣练图》卷横卷,金箔绢本,宽37厘米,长145.3厘米,于1912年被波士顿美术馆中国·日本美术部部长日本人冈仓天心非法从中国抢走,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描绘贵族妇女捣练、熨练、缝制的情景。画家以其对实际生活的了解和敏锐的眼光,抓住劳动中富有意味的姿势,如捣练间歇的挽袖,扯绢因用力而使身体微微后仰,缝制中灵巧的理线,小女孩看熨练时和嬉戏、顾盼等细节都增添了该画的生动性,使画面洋溢着有节奏的律动和欢快的情调。

《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各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此卷涉及人物12人,其中8名宫中贵妇皆体态丰腴、面若皎月,衣饰华美。她们按劳动场景分成3部分。画面右首起4名贵妇正进行艰苦的捣练劳作;两人屈身执杵下捣,一人握杵稍事休息,而另一妇人则倚杵而立,还以左手挽起衣袖,似已累得微汗涔涔,又似歇息之后欲再次操杵捣练。画卷中部的两名贵妇组成第二部分,一人理丝,一人缝制新练。理丝者背身侧面坐于碧毯之上,眼随手动,和谐而专注;其对面坐于脚之上的贵妇正手捏金针聚精会神地缝制新练,两人一高一低,心、手、眼配合微妙、协调,画者的匠心跃然纸上。画卷的第3组由三妇人及二侍女组成:两妇人勾首仰身费力扯练;一妇人轻握熨斗细心熨练,神态从容娴雅;二侍女一人执扇煽火,一人撑新练。新练之下一天真烂漫的女童兀自嬉戏,为画面平添几分情趣。通览全图,画家对于布局的安排,对于诸妇人动作、神情的描写不禁令人叹为观止。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卷(为宋摹本),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0.8厘米,描绘杨贵妃之姊虢国夫人乘宫马春游之情景,人马、服饰尽得唐人风致,卷后有王铎题跋,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它真实地描绘了唐代上层社会妇女闲散享乐的生活。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又受皇帝宠爱,一时颇擅权势,炙手可热。在画面上,她居于后部的中心地位,情貌安详,仪表雍容,是一个高贵娴雅的贵族妇女形象。她前面三骑与后面三骑分别是侍从、侍女和保姆,身旁的随行者据推测是其姊秦国夫人或韩国夫人,面向虢国夫人,正有所语。此作构图的处理也是疏密相映,前三骑之间疏朗而不松散,后五骑之间紧密而不局促,节奏变化有度,气脉贯通,层次与错落展现得十分自然。人与马动势不大,似在缓缓策骑而行,这正合游春之旨。画中人物基本目注前方,惟虢国夫人之姊和她身后的侍从各自转侧身形,若不经意地打破了单一格局,使画面在结构上产生变化。此画仍与大多数唐代人物画一样,不设背景而将全部心思集中在人物身上。画中人物行动皆围绕着虢国夫人展开,前三骑的恭谨导引。后面侍从、侍女的小心护随,保姆的抱持女童紧跟,既恰如其分地标示出人物身份,又以虢国夫人为中心前后散列开来,含有结构上的内在一贯性,且能彼此比照响应。

单有这些侍从的前呼后拥,画面难免单调,因此作者又别具慧心地在虢国夫人身侧添上乃姐形象,与之殷勤通语。从这些趋承关系不难看出虢国夫人身份的尊崇,她的威仪不是通过外在神情而是借用图中人物对她的态度反映出来,这就将构图与塑造人物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其艺术匠心令人感佩。

在细节上,作者也做到了摹画现实,笔致入微,马的羁勒鞍鞯,人的服饰装扮都与盛唐时尚一一契合。虢国夫人与其妹头上所梳的堕马髻,慵闲华贵,很好地揭示了人物所处的社会阶层与相应气质。全卷以细劲圆活的线条为主要艺术手段,端凝中显出柔婉,形成与内容相适应的最佳表现形式。此图虽系后人摹本,但仍不失原作风神,体现出大唐盛世雍容繁丽的时代特征。

张萱的分词解释

拼音:zhāng

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使紧缩的东西放开:~嘴。~翅膀儿。~弓射箭。一~一...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xuān

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花黄红色,可供食用和观赏。...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