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年04月03日 15:54 | 来源:汉荟荟 | 阅读量:60

歃血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的行为。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歃,形声,从欠,杀声。表示与口、出气有关。本义:饮,微吸。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珠盘玉敦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庄公正欲与齐相结,遂赴石门之约。二君相见,歃血订盟,约为兄弟,有事相偕。”

歃血的分词解释

拼音:shà

用嘴吸取。歃[shà]〈动...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xuè xiě

[xu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