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3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古代商代的一个时期,商代前期多次迁都,到盘庚在位时,定都于殷,并固定下来,从此商朝也称殷朝或殷商。著名的甲骨文就是诞生于这个时期。
殷商的政治
商王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国家机构,中央分设管理政务的卿事寮和主持祭祀的太史寮二大机构,地方用侯、邦伯加强各地的统治,还有大批宫廷侍卫,同时商朝王室还掌握有大批武器和军队,贵族还设立了残酷的刑法和监狱,另外,还使用宗教观念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商王甚至自称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把神权和王权结合起来。
殷商的经济
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可以使用多种谷类酿造酒,已经可以铸造精美的青铜器和烧制白陶,由于交换的发达,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文明发达的国家,由于商王朝商业的发达,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很多,今天商人一词,源自当时周边国家对商朝国人的称谓。
农业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农田有比较整齐的规划,农田作物种类有黎、粟、稻、麦,发明了中耕,有蚕桑经营,纺织业有所发展,商代除有六畜外,还驯养了象,畜牧业相当发达。
殷商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在当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殷墟甲骨文中有很详细的天象记录,卜辞中关于日蚀、月蚀和星辰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资料,同时已产生相当完备的历法,知道一年分四时12个月,月有大小,还知道有闰月,至于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则更为丰富,卜辞中祈求雨晴的记录特别多。
在数学方面,殷人已使用十进位制,这在世界数学史上占领先地位,同时还采用六十进位制,这就是干支记时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日历,殷墟的商代医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人体疾病、治疗和药物的知识,还能用针刺、火灸、按摩等多种方法来治病。
殷商的势力范围
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达陕西省西部,东北达到辽宁省,南至江南一带,为当时世界上一个大国,但主要治理区域还是中原一带,建都亳(今山东省曹县以南地区),曾多次迁移,后盘庚迁都殷(今河南省安阳小屯村),所以商也被称为殷。
殷商的灭亡原因
牧野之战
纣王执政晚期昏庸暴政导致周边部族联合起来反抗,而牧野之战的倒戈也造成了商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贵族的腐朽
商朝后期, 绝大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对待奴隶十分残酷,如人祭和人殉等,奴隶主贵族对平民和奴隶们的剥削和奴役日益加剧,阶级矛盾激化。
连年战争
商朝统治者连年对外进行战争,大规模地对夷方用兵,国内的青壮年几乎都被征发,加剧了国内的矛盾,使得周族日益强大,乘商国内空虚之机发灭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