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简称“榕”,别称榕城,史称闽都,福建省辖地级市、省会、福州都市圈核心城,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全市下辖6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标——三山一水福州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峙,闽江如绿带穿城而过。
市树——榕树福州植榕,古已成风。
市花——茉莉花,福州特产,产量和质量居中国之首。
市果——福桔。
十大名片: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林则徐、三山两塔一条江、鼓山、闽剧、温泉、寿山石、昙石山文化遗址、青云山。
在语言表达方面,福州地区通用福州话,本地人称之为平话(一说:百姓话(意为民间话,在福州方言中百姓读快点和平字的差别细微))。福州方言(闽东方言)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也明显地留存于福州话中。
福州民间习俗可分为节俗、婚丧寿事俗、乡俗、食俗、穿戴俗五大类,有闹花灯、踩高跷、舞龙灯、舞狮子、赛龙舟、登高等民俗活动。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福州俗语),因鸭蛋与福州话发音“压浪”谐音,渔民出海祈求没有风浪,也有“压乱”的意思,故福州人称它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饯行、过九(虚龄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
游神、迎神是福州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习俗活动。
福州传统有“拗九节”,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县仍保持此俗。
闽菜世界闻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当地的风味小吃有福州鱼丸、拌面、肉燕、虾酥、蛎饼、光饼、鼎边糊、春卷、炒粉、福州线面等数十余种。
福州菜是闽菜的代表,闽菜有“福州菜香飘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
福州五大代表菜: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五碗代表:太极芋泥、锅边糊、肉丸、鱼丸、肉燕。
在传统艺术方面,福州有闽剧、评话、十番等戏剧形式。
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雪峰寺),为全国城市之最。
福州十邑十个县的特产名产丰富,拥有龙眼、荔枝、柑桔、橄榄、芙蓉李、茶叶、香菇、竹笋、莲子,鱼、虾、螺、蚌、麂、雉、鹧鸪、石鳞、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等特产或名产。
福州软木画、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平潭贝雕,其中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被誉为“榕城三绝”。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
著名景点三坊七巷、鼓山、崇妙保圣坚牢塔、报恩定光多宝塔、西湖公园、鼓岭、青云山、石竹山等。“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是产生进士(4100多人)、状元(31人)和“两院”院士(67人)最多的地区之一。宋、明、清3个朝代,福州籍进士达3632人,其中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州府的前列。
福州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从清朝到民国先后13任海军总长、次长、总司令为福州人囊括。
近现代部分人物包括林则徐、陈景润、林觉民、严复、林纾、刘步蟾、林徽因、侯德榜、萨镇冰、冰心等。
当代人物主要有吴清源、吴孟超、陈赫、陈凯歌、林妙可、林志颖、陈浩民、欧豪曹德旺等。可谓人才辈出。
福州自有其独特魅力,古老的文化中铭刻着近代历史的痕迹,这些不是寥寥数百字可以表达完全的,还是要亲身去体验方能一览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