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漆器是什么意思

脱胎漆器是「福州三宝」之一,也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

它轻巧——周总理曾单手举起涂有铜色的脱胎漆器制狮子,与前来参观的国际友人谈笑风生。

它坚固耐热——在1934年的万国博览会上,脱胎漆器与日本的漆器同台竞争,有着难分伯仲的神韵与光泽,但两国漆器一同被蒸煮3小时后,脱胎漆器完好无损,日本的漆器却化为泥浆。

它色彩瑰丽、光亮美观——塑胎后又经上灰、打磨、髹饰、黑推光等工序,再用彩漆晕金等技法加以装饰。如此制造出的脱胎漆器,被海内外世人誉为「珍贵的黑宝石」。

起于清乾隆年间的脱胎漆器,早期只作为珍贵的馈赠品在官场内流传,「五口通商」后逐渐转向外销。1910年起,它现身于美国圣路易斯、意大利觉兰多、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地的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

评价脱胎漆器时,著名文人郭沫若曾盛赞:「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福州脱胎漆器何以诞生与发扬?谈论这个话题时,人们很难绕过沈绍安家族。

在一座寺庙里,侯官(如今的福州市区)的漆匠沈绍安发现其大门的匾额有些特别: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通过分析,他发现了诞生于前朝的「夹纻」技法。

「夹纻」技法源于战国,兴于西汉,魏晋时期走向成熟——该技法的兴盛,与六朝以来佛教造像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具体应用上,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以减轻重量,供当年庙会出巡。在唐晚期两度灭佛以后,绝大多数漆艺佛像都被毁坏殆尽,佛教造像的「夹纻」技法也逐渐衰败。

沈绍安从这块匾额中得到启发,经过不断尝试,将「夹纻」技法还原,并在手法、材料上有所创新,最早的脱胎漆器由此诞生。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除了赋予轻巧的内核,沈绍安还为脱胎漆器涂上别样的彩漆:传统漆器只有红、黑两色,而绍安增加黄、绿、蓝、褐诸色,还使用贴金银箔等手法,使漆器光彩夺目。

自沈绍安首创脱胎漆器起,其技艺代代族传家承,故又有福州「沈氏脱胎漆器」之称。而在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手艺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海外工艺术品的花式和制作技艺,脱胎漆器得到进一步发展。

进入20世纪,沈绍安后代孙沈正镐、沈正恂把泥金和泥银调到漆料当中去,新研制出金银、天兰、苹果、葱绿、古铜等颜色,漆器表达的方式得到全新的改变,沈家脱胎漆器也步入「黄金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匠人们在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等传统髹饰技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雕漆、变涂、仿青铜等技法,并且把髹漆技艺同雕刻艺术结合起来,使漆器的表面装饰琳琅满目。

事实上,作为脱胎技艺同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脱胎漆器的制作颇为不易。

以花瓶制作为例:要先预塑好泥胎或制作好木瓣胎模型;再用水裱上毛边纸、刷脱离剂、髹上推光漆;然后视器物的大小,用面粉调生漆裱上一次或数次布料,分别髹上生漆;最后用水冲去泥胎或脱去木瓣胎,便成了脱胎漆器的「雏形」。在反复髹漆的过程中,都需要充分阴干,并且用砖块打磨。

要让脱胎漆器焕发魄人心魂的瑰丽,髹饰技艺的纯熟运用必不可少。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追求超越工业漆的稳定性、对人体的高友好度,以及与蛋壳、金粉甚至麻布、叶子等装饰材料的紧密贴合,从天然漆树中提取的大漆是匠人的宠儿。

但是,大漆在生漆的状态下有很强的致敏性,难以治疗,许多热爱大漆的人只好忍痛告别这个行业。此外,漆器的制作和阴干也较为费时: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成品还需密闭在阴室里很久。

这门精致但复杂的手艺,也曾一度沉寂。

1907年,福州创办工艺研习所,由沈绍安后人主持漆器制造;20世纪50年代,福州第一、第二脱胎漆器厂成立,将解放前散落在福州各处的大漆工匠、作坊集合在一起;1956年,福州政府创办工艺美术学校,后来被誉为「福建漆艺家的黄埔军校」。这些举措让福州漆器盛极一时,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行业人才。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数十年来一直在全国漆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福州第一、第二脱胎漆器厂相继停产,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解散。

福州脱胎漆器自此在一段时间内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直到2006年,随着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州推出多项措施专项推动漆器工艺振兴,福州漆器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2009年,脱胎漆器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12年,福州当选「中国脱胎漆艺之都」;2016年,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开展;2017年,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中举办,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在展览上亮相,受到多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福州漆器企业达到200多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100余人,福州漆器工艺正在焕发新的光彩,与时代同行。

在当代的脱胎漆器匠人中,仍有一些人坚信并拥抱古法制造的魅力。

憩物工作室的主理人赵燕敏就是其中之一。她一直在寻找一个空间,作为漆器栖息的最佳处所。辗转奔波多次之后,仅有毛坯结构的三层独栋小洋楼,成为了她与漆之间的故事的开始。

「白壁是我们自己买来宣纸,裱在粗粗找平的水泥墙上。空间自上而下都是自己动手。」赵燕敏说,想要这里有舒适的温度。

于是,憩物工作室用自己设计的各种漆品点亮这方「漆息空间」。大漆茶盘、茶器、漆画、漆花瓶、首饰……每一件都各自妖娆,不可方物。

走出这片弥散着茶香与曲韵的空间,在「髹漆工作间」目睹造就精致的坚守。在憩物工作室中,髹漆的师傅们为制作漆物倾注匠心,坚持使用纯天然的大漆。

为了一件脱胎漆器的华丽登场,他们静心而细心地完成二十余道纯手工的细致工序:制胚、调油灰、打磨、阴干、上大漆、贴蛋壳、再打磨、再上漆、多次打磨、推光揩清......

脱胎漆器以其轻巧、瑰丽被奉为精美的工艺品。然而,憩物工作室更希望让美学与实用高度统一,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让漆器焕发时代赋予的生机。

例如,由工作室出品的「锦绣未央」脱胎花瓶,除了沿袭脱胎漆器的轻便,还在髹饰方面采用手工髹漆、金银粉扣点和蛋壳镶嵌,运用经典的红、黑、金色,形成疏密有致的图案,营造出星云云图般变幻的肌理,以呈现大漆器物的大气、典雅、深遂。此外,为了让漆物融入日常生活,其造形有意贴近现代家居的曲线风格,充满时尚感。

在融入当代设计理念时,憩物工作室也不忘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的滋养。除了运用朱红、玄青、松绿等中国风的配色,脱胎漆器的表面也缀有梅、兰、竹、菊等典雅图样。

流传二百余年至今,脱胎漆器正在新一代的匠人手中吸收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滋养,作为「福州三宝」之一的它已然走上更宽阔的传扬之路。

脱胎漆器的分词解释

拼音:tuō

(皮肤、毛发等)脱落:~皮。...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tāi

人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qī

黏液状涂料的统称。涂在物体表...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qì

器具:瓷~。木~。铁~。~物...查看详细解释

与脱胎漆器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