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陶器是什么意思

荣昌陶器始于陶器工艺最为鼎盛的汉代,其陶土粘性绵密易塑,素有“泥精”之称,并以“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闻名于世,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陶、云南建水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荣昌与江苏宜兴、广东佛山石湾誉为中国三大陶都。2011年,荣昌陶器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历史悠久

根据已经出土的荣昌陶器文物显示,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荣昌地区已经开始制陶,制作技艺也比较成熟。

唐宋时期,荣昌的制陶业已经比较兴盛。在安富刘家拱桥窑场遗址的挖掘中,从试掘出的文物确定,这一带2平方公里的区域在宋代均有窑场分布,而其出土的古代陶器经鉴定部分为国家二三级文物。两宋时期生产的荣昌陶器是高温陶瓷,做工细,釉色美,陶产业已具一定规模。2014年发掘了石朝门窑址,鉴定为宋代馒头窑,此次考古活动将原确定的2平方公里瓷窑遗址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

元明时期,荣昌陶色釉虽然减少,但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元代的双耳罐,明代的提水壶等多为素烧,其他的则多是上了清釉类的简单釉色。从器型上看,以比较简单实用的日用器皿为主,工艺上传承了宋代以来的简洁、明快。明代的龙形罐泥料比较精细,且上了清釉,有一定的光泽度。而同属明代的提水壶,泥料虽然粗糙,但质朴无华。到了明代中后期,制陶技艺有所发展,器型越来越多。

清初,“湖广填四川”大移民后,许多移民以制陶为生,并世代家传,荣昌陶器发展到鼎盛时期。乾隆以后,垭口一带的制陶烧窑业迅速发展起来。到清后期,不但能成批生产细陶,且普遍开始使用刻花和色釉装饰,规模大、品种多,市场繁荣。

民国时期,荣昌陶业十分繁荣。执政四川的刘湘,在安富设立荣昌陶器实验工厂(荣昌陶业实验场),试制新品种,成果则由省内各地的500多家陶场无偿使用。

抗战胜利后,因国民党发动内战,荣昌陶进入衰落期。新中国成立后,荣昌开始创新生产工艺美术品,1955年研制出工艺美术陶新产品50余种,1956年有80余种。产品除销往国内很多省市外,还代表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品赴日本、斯里兰卡、智利、巴西、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展出,并大量出口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64—1985年,荣昌陶出口总量276万余件,1965年出口量41万余件。

21世纪初,荣昌在研制开发彩陶、皮陶等新产品的同时,大量研发土陶酒瓶,并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2014年,引进广东唯美集团和北京创导奥福公司入驻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荣昌陶器已经成为西南地区一张不可复制的文化名片。

技艺精湛

荣昌陶器既秉承了华夏遗风,可登大雅之堂;又兼具百般妙用,可入寻常人家。传统荣昌陶手工艺生产至少要经历备料、制坯、装饰、上釉、烧制等环节几十道工序,其成型、装饰、上釉等多个环节工艺独具特色。2011年5月,荣昌陶器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荣昌陶器体貌光洁、秀丽,主要得益于荣昌独特、细腻、致密的泥料,可塑性强,成型烧结性能好,加之精工细作,因而坯体较薄,细腻光洁、晶莹润泽,给人清秀、优美之感。造型优美,主要缘于荣昌陶器独特的成型技艺。制陶艺人通过灵巧的双手、高超的眼力、敏锐的感觉和长期实践探索,造型上形成了“柳、卵、直、胀”的特色风格,优美多姿,饱满圆润。图案精美、细腻,雕、刻、贴、缕空粑等装饰技法融入了雕塑、绘画、书法、剪纸等美术元素,形成了荣昌陶器独有的风格。

蜚声海外

1964年,荣昌泡菜坛开始作为包装陶出口国外,朱德委员长生前还将荣昌泡菜坛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元首。1979年,四川省经委授予荣昌陶器厂的泡菜坛为优质产品称号。1982年,荣昌陶器厂的5号泡菜坛获四川省包装使用奖。1983年,荣昌刻花泡菜坛获中国国际旅游协会旅游纪念品评比优秀奖。1987年6月,荣昌泡菜坛在全国陶瓷产品质量评比中被评为“优胜产品”,12月获轻工业部命名的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称号。2013年,荣昌“微型泡菜坛”获钦州国际陶艺节手拉坯现场比赛唯一金奖。2014年,陶艺《微型刻花泡菜坛》获第七届中国(重庆)国际工艺品、旅游商品及家居饰品博览会“茶花杯”金奖。1979年,邓小平出国访问,将马高骧教授创作的紫钧釉鱼耳罐赠送给美国领导人,并被收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

荣昌陶器的分词解释

拼音:róng

草木茂盛:欣欣向~。本固枝~...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chāng

兴旺;兴盛:~盛。~明。...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táo yáo

[táo]...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qì

器具:瓷~。木~。铁~。~物...查看详细解释

与荣昌陶器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