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汴绣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年04月08日 09:08 | 来源:汉荟荟 | 阅读量:168

汴绣,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汴绣也称“宋绣”,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因产生于北宋的都城汴京开封而得名。北宋时期汴京刺绣业兴盛,已达到较高的技艺水平,故《东京梦华录》中有“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之誉。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宋室南迁,后复值兵祸水患,开封城市经济一蹶不振,刺绣业逐渐衰落。新中国建立后,几代汴绣艺人努力发掘整理宋代刺绣技艺,并借鉴苏绣、湘绣等其他绣种的长处,总结出36种汴绣针法,使汴绣工艺日臻完善成熟。汴绣长于绣制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传统题材,同时也精于摹绣名画。其绣作形象逼真传神,针法严谨工致,技艺精巧细腻,色彩古朴典雅,是刺绣艺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汴绣,起源于宋代的开封,是当时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当时的开封是北宋的国都,被称作“汴梁”或“汴京”,所以这种刺绣就被称为“汴绣”了。汴绣历史悠久,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因此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一起合称为“中国五大名绣”。

北宋初年,宋军四处出击,消灭了较多割据一方的势力。宋军在平定后蜀时,俘虏了锦工200人,于是朝廷就于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在京师东京(今开封)设立了绫锦院,来安置他们进行生产。后来,绫锦院又不断加入了一些来自浙江、四川的绫锦工人。这些优秀匠人都来自中国古代的丝织业发达地区。他们聚于京师,使得东京的丝织业发展具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绫锦院也得以迅速发展。随着绫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工匠人数也日益增加,到太宗末年时,已经发展成了手工业作坊。

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为了适应刺绣发展的需要,朝廷在开封成立了一所专门教授刺绣的学校——文绣院。文绣院成立之后,各路优秀的绣工匠人都到文绣院授艺,从而形成了当时中国的刺绣工艺大交流、大融合,使宋代刺绣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汴绣的水平和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到宋徽宗时,文绣院开设了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等,而且形成了相应的绣品生产培训和管理制度,汴绣达到了成熟阶段。宋室南迁之后,大批优秀的汴绣工匠也被带到了南方,随着开封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变化而渐趋衰落,汴绣流落到了民间。

新中国成立初期,汴绣在民间仍有流传,但其绣品仅以日用品和欣赏品为主。为了继承宋代汴绣的传统工艺。 1954年冬,开封成立了由7个人组成的汴绣合作组。当时还没有“汴绣”一名,在时任开封市统战部长贾子云的建议下,这种原先流行于宋都汴梁的刺绣,就被命名为汴绣了。在新老艺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汴绣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创新了针法,题材和构图等技艺,获得了新的发展。

开封汴绣的分词解释

拼音:kāi

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门。~锁。~箱子。不~口。...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fēng

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王。分~诸侯。...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biàn

河南开封的别称。姓。汴[b...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xiù

用彩色的线在绸、布上织出花样、图案或文字等:刺~。~花。~被面儿。...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