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年04月08日 10:15 | 来源:汉荟荟 | 阅读量:154

吉林是我国一个省的名字,同时也是一个市的名字。而且,这个城市还曾经是这个省的省会,这在我国的地理上是不多见的。

在我们辽宁省抚顺市,也有一个地方叫吉林,它虽然只是隐藏在市区东部山林中的一座山崖,但那里因为是著名的萨尔浒大战的主战场,同样倍受瞩目。萨尔浒大战,是中国古代战争中的经典战例之一,是清朝,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立国之战。因此吉林这个名字,我们必须重视,对于这一来自满语的词义,是要有一个清晰合理的解释的。

但是,正由于吉林城市历史的悠久,地位的显赫,各种史实、故事、传说混杂在一起,反而让吉林一词的词义越来越模糊。影响到抚顺,也使得人们对于萨尔浒战役细节的描述,同样变得众说纷纭起来。

对于吉林一词,目前大多数的媒体,甚至包括吉林地区的官方解释,都称作是满语“沿着”的意思。

但我认为,这一解释是有问题的。

最先,“沿着”一词,不能单独使用,后面要有连缀。那么,吉林地区连缀的是什么呢?据说是“吉林乌江”,乌拉,是满语“江”的意思,所以,吉林乌拉就是“沿江”,并由此引伸出吉林市为“江城”这一称谓。而我们抚顺的吉林,在史籍中,它后面连缀的是哈达,哈达,满语为“山”。那么,我们抚顺的吉林是“沿着”山的吗?

我们再探讨一下,吉林乌拉一词是怎么来的?其实吉林和乌拉,原本是两个地名。只是后来吉林发展扩大了,把乌拉包括了进去。明朝时期,女真分为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海西又分为四部: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其中的乌拉部,首领所居住的山城为乌拉城。而吉林,最初为船厂,位置在乌拉城以南60余里。明朝初年,为管辖广大的东北地区,永乐皇帝派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清在此地造船,以水路沟通东北各地。吉林这一名字,在史籍记载中最早出现于《满文老档》。1612年,努尔哈赤因侄女娥恩哲在乌拉部受到首领布占泰的骲箭之辱,怒而发兵,连克六城,焚烧粮仓。布占泰出城谢罪,遭努尔哈赤痛斥。《满文老档》记述:“(之后,努尔哈赤)在西顿哈达住了一宿,第二天在吉林住了一宿,在乌拉国共住了五宿。”后派兵一千驻守于乌拉境内。

此处的吉林,所指应是明朝船厂的位置,也就是今天的吉林市。而当时的船厂,规模形制是怎样的呢?据清史记载:顺治十三年(1656年),宁古塔将军沙尔虎亦在此地造船,当时船厂的规模,据说是依明朝的旧例:东西长532步,南北60步(古代一步为五尺)。如此的长宽比,接近10:1,可以想见,当时船厂的形状,是沿江狭长的一条儿。

据安双成主编的《满汉大辞典》:吉林,满语的对音为girin,释义为:(1)一带地方。(2)一条;行列。

据此可知:吉林的得名,是来自于这里最初船厂的形状。古代造船,当然是沿江岸顺势一字排开,形成狭长的一条。而满语,称“一条”的形状为“吉林”。

再看看我们抚顺的吉林,它位于今日大伙房水库的东端,是一道狭长的山岭,它北面为浑河,南面为苏子河,两条大河贴南北崖壁而过,常年的河水冲刷,使得两侧山崖与河面几乎呈90度相接。两河如此行约近十里后,在山岭的西端交汇,相交的角度极小,可称奇观。这种特殊的地理地貌,使此山在古代成为天然的军事壁垒。1619年的萨尔浒大战时,明朝的主力西路杜松军,就是在此地攻打了一天未果,最后全军覆没于山下。

抚顺市地图局部,黑色部分为吉林崖。

从南面看吉林崖,因拍照时水库水位太高,只能看到真实山体高度的一半。

山上,旧有女真哲陈部的界藩城。界藩,满语的对音为jaifan,河流汇合处之义。在《满文老档》中,对于萨尔浒大战的叙述,界藩城与吉林哈达两词常常交替出现,因为许多人不清楚界藩和吉林的满语本意,使得史学界对于萨尔浒大战的具体地点位置,至今争论不休。一些人认为山的主体,即界藩城所在的部分为界藩山,而山的西部余脉部分为吉林崖,但这一解释,对照《满文老档》的叙述,又常常有不通之处。所以我的观点,依吉林的本意,应是整条山脉,包括山的主体和西部余脉,都属吉林哈达,即吉林崖。因为整条山脉的形状,就是窄窄的一条儿。而界藩,指的是整座山所处的两河之间这一位置。

今天的吉林省吉林市,名字的本意也是指这座城市最初的形状,而不是指“沿江”这一地理位置。

须知,女真山城大多近水依山而建,难道因此而都叫“江城”吗?

吉林的分词解释

拼音:jí

吉利;吉祥。与“凶”相对:逢凶化~。吉林的简称。...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lín

成片的树木或竹子:森~。竹~。林业:农、~、牧、...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