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绣笔记》1930年第一次付印,2019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朱启钤。
《丝绣笔记》对历代丝绣制度、名物变迁、存世实物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著录,开中国丝绣史系统研究先河。
《丝绣笔记》以织成、绵绫、刻丝、刺绣等中国传统高级丝织品为对象,主要从工艺美术角度,而不是从服饰制度的角度进行研究。作者从历代中外文献中广泛收集各种丝织品起源、产地、技术、价格、代表作品、官匠制度的有关资料,并加以整理说明。
该书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丝织物的研究著作。作者曾任北洋政府高级官员,有机会接触清内府等处收藏的珍贵丝织品文物,对丝织文物有很高的鉴赏力。《丝绣笔记》以织成、锦绫、刻丝、刺绣等中国传统高级丝织品为对象,主要从工艺美术角度进行研究。全书分《记闻》、《辨物》上下两卷。
《丝绣笔记》,关于中国传统丝织物的研究著作。作者朱启钤,字桂莘,贵州人。曾任北洋政府高级官员,有机会接触清内府等处收藏的珍贵丝织品文物,对丝织文物有很高的鉴赏力。他是国内研究中国丝绸史和建筑史的倡导人之一全书分二卷,卷上纪闻,含锦绫、刻丝、刺绣三种;卷下辨物,含锦绫、织成、刻丝、刺绣四种。卷上辑有织作技法、各地纺织产品、丝帛时价、用料数量、官方购买细丝文献、历代丝绣宫匠制度、机构,染色及历代有关丝绣禁令等内容。卷下辑有各种名锦、刻丝织物以及古代流传下来的刺绣作品、《蜀锦谱》及日本古染物大略等。资料多来源于历代相关的文人笔记、各代史书和地方志书。
作者简介
朱启钤(1872~1964)
朱启钤,字桂辛、桂莘,号蠖公、蠖园,祖籍贵州开州(贵州开阳), 1872 年 11 月 12 日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2月26日卒于北京。中国北洋政府官员,爱国人士。古建筑学家,工艺美术家。
中国北洋政府官员,工艺美术家。祖籍贵州开州(今开阳),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2月26日卒于北京。字桂莘,号蠖园。光绪举人。1903年任京师大学堂译书馆监督。后历任北京城内警察总监、东三省蒙务局督办、津浦路北段总办等职。1912年7月起,连任陆徵祥、赵秉钧内阁交通部总长。1913年8月代理国务总理,稍后任熊希龄内阁内务部总长。1914年兼任京都市政督办。1915年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12月任登极大典筹备处办事员长(处长)。1916年袁世凯死后,以帝制祸首之一遭通缉。1918年获赦免,8月当选为安福国会参议院副议长。1919年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和谈破裂后退出政界,先后寓居津、沪。1920年任《四库全书》印刷督理。朱启钤对中国古建筑艺术颇有研究,曾组织中国营造学社,自任社长。对织绣、漆器艺术也颇有研究。并曾经办中兴煤矿、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著有《李仲明营造法式》、《蠖园文存》、《存素堂丝绣录》、《女红传征略》、《丝绣笔记》、《芋香录诗》、《清内府刻丝书画考》、《清内府刺绣书画考》、《漆书》等。1927年根据日本传抄本重新刊刻久已失传的《髹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