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是我国汉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2006年)。秧歌最早起源于田间农业劳动,相传北宋时期,陕北已有秧歌舞。
风格特点:因流传地区不同,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地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等,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道具: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而舞。
表演形式:在表演形式上,开始和结束为大场,中间穿插小场,大场为变换队形的大型集体舞;小场是两三个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和歌舞小戏。
有的地区将“高跷、旱船、竹马灯、花鼓”等歌舞形式统称为“秧歌”。
在黄土高原,把“安塞腰鼓”、“陕北唢呐”和各类鼓都列入陕北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