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织锦在土家语中称 “西兰卡普”,2006年,土家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锦用绵线织成,民间称做 “打花”,主要有打花铺盖和花带两大品种。其中西兰卡普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它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分为“对斜”平纹素色系列和“上下斜”斜纹彩色系列两大流派。西兰卡普使用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织机织造,其技艺流程主要由纺捻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捡花、捆杆上机、织布、挑织等12道工序组成,另以“反织法”挑织成图案花纹。花带是土家锦中普及面更广的品种,它采用“通经通纬”的古老“经花”手法,几乎不需专用工具即可在织造者两膝间完成。
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它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 4000 多年的古代巴人时期,被称之为 “玉帛”。在历史的演变中,秦汉的“寅布”,三国两晋时期的 “土锦”、“斑布”,唐宋时期的 “溪布”、“山同布”、“山同锦”,以及元、明、清土司时期的 “土锦”、 “斑布”、“花布”等都是土家织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发展到现代才称其为西兰卡普。
土家锦的四百多种传统图案花纹是其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时代文化积淀的独特表现方式,充分展示了土家人的创造力,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见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