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是什么意思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区,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以及蒙古、俄罗斯图瓦地区也能听到这种歌唱方式。

据考证,呼麦的历史可以远溯至匈奴时期,至迟在蒙古族形成前后就已经产生。

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呼麦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更多地保留了原始歌唱的某些因素,是一种来自民族记忆深处的久远回音,与蒙古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对于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均有重要的价值。

长调系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它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一种民歌,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长调在蒙古族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那达慕大会、婚礼、乔迁和婴儿降生庆典等传统社交与宗教节庆活动中都能听到长调的演唱。新疆地区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等地区。

长调历史久远,一千多年前,蒙古族祖先向蒙古高原迁徙,生产方式随之从狩猎转变为畜牧,长调民歌即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一艺术样式集中体现了蒙古游牧文化的特色,与蒙古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宗教、风俗习惯及世界观、生态观、人生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于蒙古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

长调歌腔舒展,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尤以“诺古拉”(蒙古语音译,波折音或装饰音)演唱方式最具特色。长调民歌一般为上下两句,参差不齐的长短乐句以其特有的律动保持动态平衡,蕴含着丰富的音调与节奏变化。按内容分,长调的基本类型包括牧歌、思乡曲、赞歌、劳动歌、仪式歌、历史歌、时政歌、宴歌(也称“酒歌”)等。

长调民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是人类学、民族学、音乐学等学科重要的研究对象。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对于蒙古草原文明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的分词解释

拼音:méng mēng měng

[méng]...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gǔ

古代(跟“今”相对):远~。...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zú

家族:宗~。合~。同~。...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hū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mài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子实...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gē

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民~...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chàng

口中发出(乐音);依照乐律发...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yì

技能;技术:工~。手~。园~...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shù zhú shú

[shù]...查看详细解释

与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