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是人们用来装饰自己的物品的总称,包括衣服、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提包、阳伞、发饰等。在人类社会发展之初,服饰基本只有遮羞蔽体、保暖、御寒等实用意义。后来随着物质生活资源逐渐丰富起来,人们对于服饰就不仅仅只追求其实用性了,还赋予了服饰审美的意义。
衣:衽衿。衣指上衣有方领、交领之分,衽即衣襟指缀在上衣上留下燕尾形的两条,用来遮掩下裳中的开口处,跪下时衽就垂下来遮盖着双腿。衿即上衣的交领处有结腰间系带,男用革女用丝裳。裳是下衣在古代指裙。
先秦时代只有裳没有裙裳,又分为裳和帷裳。裳的大体样子是由七幅布连接而成,前面由三幅连缀,后面由四幅连缀,腰部带褶,褶的多少大小以裳的上腰部与穿着者腰身粗细为度袂即袖子,敛袂就是整理袖子跪下称臣。
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为了适应游猎放牧的需要,由短衣长裤和靴子组成战国时代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政令将胡服引进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