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制是什么意思

井田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土地制度,是商周时期的一种土地分配方式,也有说井田制是始于夏朝的。具体方式是将每方圆一里内的九百亩土地分为“井”字形状的九块,周围八块作为私田,分给私人耕种;中间一块,其中二十亩作为宅基地,供八家人盖房住人,剩下的八十亩作为公田,由八家共同负责耕种,其收成作为赋税上缴国家,算下来税率大概为十分之一。法律规定,各家公田忙完才可忙私田。这里的私田,归属国家所有,私人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使用权可以父死传子。

商周时代施行的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则归国王所有。(按:由于阶级社会本身便是私有制,因此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私有制,许多教科书为了将其同封建时代的土地政策相区别,误认为井田制是土地国有,这是不可取的)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井田制事实上是一种土地国有并平均分配的制度,避免了土地兼并,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但这仅仅是针对大大小小的奴隶主阶层而言,当时的庶民和奴隶只有无偿劳动的份。到了春秋晚期,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标志的农业技术得到提高,不再需要这种奴隶在大面积土地上集体劳作的模式,小户劳作开始流行,井田制逐渐瓦解。但井田制作为一种“平均分配”的土地制度,成了后世许多人心目中的理想的土地制度。比如战国时的孟子便力主恢复古代井田制。王莽建立新朝后,鉴于土地兼并之风流行,也曾试图恢复西周井田制,但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后世历代帝王制定土地政策时,井田制的“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内涵都成为他们的重要参考。

井田制的史料仅来自于《孟子》与《周礼》,或者再参考《诗经》。在《孟子》之前,没有关于井田制度的记载。有学者在缺乏考古支持下猜想,井田制度可能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制度,有很多理想化的成份。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井田制可能从未得到严格实施。

井田制的分词解释

拼音:jǐng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tián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麦~。棉~...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zhì

制造:~版。~革。~图。炼~...查看详细解释

与井田制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