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丹是什么意思

噶尔丹是藏语“甘丹”的转译,意为兜率天(未来佛弥勒所教化的世界),其全名绰罗斯·噶尔丹(Galdan,1644年—1697年),瓦剌也先之后裔。

噶尔丹生于1644年,也就是清朝顺治元年,为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后来,藏黄教派人到准噶尔寻访转世灵童时,认定噶尔丹为尹咱呼图克图第三世的化身。

为此,噶尔丹在12岁那年入藏学经,并拜札什伦布寺班禅博克多为师。6年后,班禅圆寂,噶尔丹到拉萨于达赖喇嘛门下学经,并颇受赏识。

在此期间,噶尔丹之兄僧格继位准噶尔部首领。1666年(康熙五年),噶尔丹随同到拉萨朝圣的僧格夫人策妄札勒姆回准噶尔。

1670年(康熙九年)9月,准噶尔部上层发生内讧,僧格被车臣台吉所杀。得此消息后,正在西藏朝拜布施的噶尔丹赶回部落招集僧格旧部千余骑向车臣台吉反扑,最终反败为胜。

此后,噶尔丹还俗为部落首领,并整顿内部,招徕归附,宜课耕牧,准噶尔部开始逐步强大了起来。

康熙十一年(1672年),正月,噶尔丹向清政府上疏,要求承认其继僧格之位的合法性,清廷允其照常遣使入贡,实际上默认了噶尔丹在准噶尔的地位。

随着准噶尔部的不断壮大,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如杜尔伯特、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的一些部众也都纷纷投靠,由此也引发了与卫拉特盟主和硕特部的矛盾。

噶尔丹

康熙十六年(1677),噶尔丹击杀游牧于青海的和硕特部鄂齐尔图车臣汗(也是噶尔丹的岳父)并自称“博硕克图汗”,由此夺取了卫拉特盟主的地位。

此役后,噶尔丹曾派人向清廷进献所获弓矢等物,但康熙只对每年常贡之物照例收纳,对和硕特部所获之物则加以拒绝,意在拒绝承认其漠西蒙古的盟主之位。

康熙十六年(1677),噶尔丹趁南疆回部内争之时派兵攻取天山南路叶尔羌等城,同时又西进哈萨克等地,其控制范围显著增大。

康熙十八年(1679年),噶尔丹领兵三万东进至吐鲁番、哈密一带并迫使其屈服,其前锋已伸展至甘州(今甘肃张掖)一带,整个河西走廊均在其威慑之下。

之后,噶尔丹兵锋又指向青海,和硕特部大为惊恐,清军闻讯后严阵以待,噶尔丹见状不敢贸然进攻,遂逗留数日后撤兵而去。

康熙二十年(1681年),噶尔丹又开始向西进攻哈萨克头克汗,初战虽然失利,但噶尔丹仍旧气焰嚣张的警击说:

“汝不来降,则自今以往每岁用兵,夏蹂汝耕,秋烧汝稼。今我年未四十,迨至于发白齿落而后止。”

次年,噶尔丹再次发兵,并一度攻占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乌尔根齐等城而迫使哈萨克表示屈服。

之后数年中,噶尔丹还与费尔干纳的布鲁特人、乌兹别克人进行过战争。此时,准噶尔的统辖范围不仅包括整个天山南北,而且还扩展到中亚一带。

此时,噶尔丹俨然成为西域霸主,并有可能重温其蒙古老祖先的旧日荣光。此时准噶尔,已经初步具备草原帝国的迹象。

然而,在噶尔丹走向其人生巅峰时,东方大清帝国的康熙皇帝也正年富力强,初具一代雄主之相。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两者必有一战,而战争的结果,势必改变整个东亚的格局。

最终,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试图统一整个蒙古部落的噶尔丹向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发起进攻,兵锋距离北京城不足千里。

在此情况下,康熙再没有任何退让的可能。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开始,康熙连续三次御驾亲征,并于乌兰布通、昭莫多两次战役中彻底击败噶尔丹。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在康熙第三次御驾亲征时,噶尔丹仰药自殉于科布多(或为部将所杀也未为可知)。草原帝国之梦,由此烟消云散。

噶尔丹的分词解释

拼音:gá

〔~伦〕中国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ěr

文言人称代词。你。...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dān

红色:~砂(朱砂)︱~桂。...查看详细解释

与噶尔丹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