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山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之一,主峰乔戈里海拔8611米,居世界第二。喀喇昆仑山在古老的突厥语中意为“黑石群”,在维吾尔语中是指“紫黑色的昆仑山”,它位于中国与克什米尔之间,由多条从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山地组成。
中国境内的喀喇昆仑山,北界山是克克拉去考勒山,南界山名叫羌臣摩山。主要的大山有:红其拉甫喀喇昆仑、喀喇昆仑山主体、阿吉里山、沙斯库木巴塔格、玛雷克卡塔格。
山体全长500公里左右,最宽处约100公里。喀喇昆仑山主体山脊平均海拔在6000米上下,但向北和向南的山势逐渐有所降低。喀喇昆仑山在地形上是典型的深切极高山,相对高差在1500—2500米,个别地段接近3000米。雄伟的高峰与深窄的槽谷(U型谷)紧紧相依,对比非常强烈。
从大气环流来看,影响喀喇昆仑山的主要是越过巴基斯坦的印度洋西南气流,处于迎风坡的南坡降水量因而明显优于北坡。北坡的降水量,海拔3000米以下的河谷尚不足100毫米,但升至3000米以上,高山区降水量却递增很大。例如在叶尔羌河源头海拔5650米处雪层剖面提供的资料,年降水量就达到463.8~675毫米。
根据河谷的气温推算,雪线(5200~5600米)附近的年平均气温约-10~-13°℃;海拔3000米以下,例如库鲁克拦干(1850米),年平均气温高达10.5℃。
可以看出,喀喇昆仑山区的中低山带气温高、降水少,具有干热的气候特征,而高山区则气温较低、降水量大,具有冷湿的特征。于是,就出现了两种相反的地理景观相伴互存的现象:低山区极端干旱,而高山区却发育着大规模冰川。
喀喇昆仑山共有冰川1926条,面积4769.19平方公里,冰储量约6114.1亿立方米。这些数字仅是注入中国境内各河流的冰川统计数,要是说到整个喀喇昆仑山,它的冰川面积约17800平方公里,中国境内只占了很小部分(27%)。
尽管中国境内的喀喇昆仑山冰川数量不多,在全国只占8%,但它的冰川规模遥遥领先。≤2平方公里的冰川面积只占26%,而≥10平方公里的冰川面积却达56%,平均冰川面积2.48平方公里。山谷冰川面积占55%,其中6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冰川的面积之和相当于全山区总面积的1/4。
上述数据表明,以大型冰川、山谷冰川为主的咯喇昆仑山,冰川发育的规模之大,居全国之冠。
喀喇昆仑山脉的雪线高度分布,类似群星拱月,以中部阿吉里山和沙斯库木巴塔格一带为最高(约海拔6010米),四周越向外越低。
向北至克克拉去考勒山一带降到4920~5280米;向西在喀喇昆仑主脉北坡约为5020~5830米;向东在玛雷克卡塔格山一带,高度5000~5800米;向南在羌臣摩山一带约为海拔5600~6000米。
冰川末端的高程与雪线的高程分布类似,中部平均为5300米,向北、向西及向南分别降低到平均约4900米、5100米、5180米。
冰川高度分布的这一特征,是由于中部降水太少所致。因为中部受喀喇昆仑山及帕米尔的阻挡,处于西南气流、西风气流及西北气流的荫蔽区,所以降水量相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