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生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年06月08日 15:57 | 来源:汉荟荟 | 阅读量:178

“监生”是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明清两代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称国子监生员。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被称为“监生”。

监生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科举考试: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举人、贡士、进士等功名的人,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

荫袭: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

捐纳:通过捐纳钱财等方式取得入监资格。

监生在国子监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历史、文学、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毕业后,监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进入仕途;也可以选择从事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工作。

在古代社会,监生的身份地位较高,享有一定的特权和优惠。例如,监生可以免除徭役、赋税等;在科举考试中,监生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监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了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他们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和其他知识,为将来的仕途和社会发展打下基础。

监生的分词解释

拼音:jiān jiàn

[ jiān ]从旁察看;监...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shēng

生育;出生:胎~。卵~。~孩子。优~优育。~于北京。...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