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M1、M2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三个重要指标,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如下(可认为是按照货币流动性标准):
M0(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M1(狭义货币):M0+企业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M1+准货币(居民储蓄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此外,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又设置了M3,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0、M1、M2的含义如下:
M0:与消费密切相关,其数值高代表老百姓手头宽裕、富足。
M1: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代表着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2:同时反映现实购买力、潜在购买力;流动性偏弱,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
通过M1和M2增长率的变化,可以揭示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
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若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存在通货膨胀风险;
若M2过高、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存在资产泡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