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词的本义指夜间的水气、雾露。在“沆瀣一气”这个成语中,“沆瀣”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沆瀣一气”的典故最早出自唐代的文献。据《新唐书·崔瀣传》记载,崔瀣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得到了主考官崔沆的赏识,从而顺利登第。在古代,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则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于是便有了“座主门生,沆瀣一气”的说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沆瀣一气”逐渐脱离了其原本的含义,成为了一个具有贬义的词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为了私利而勾结在一起、相互包庇、不分是非的人或团体。在这个意义上,“沆瀣”便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不正当、有害于公正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