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三个庚日。
庚日是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概念,庚是十天干之一。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中,每隔10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的正式开始。夏至通常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
根据“夏至三庚便入伏”的说法,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被认为是初伏的开始,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三伏天的到来。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和末伏各为10天,中伏的天数则不固定,可能是10天或20天,具体取决于夏至到立秋之间的庚日数量。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人们容易感到闷热难耐。在这个时期,需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适当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以确保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