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年06月21日 10:20 | 作者:汉服造型师汉荟荟 | 阅读量:158

“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开始了。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一般为 10 天,中伏有的年份 10 天,有的年份 20 天,末伏通常是 10 天。入伏的日期是根据干支纪日法和“夏至三庚数头伏”的口诀来确定的。也就是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

入伏后,由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在入伏期间,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饮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饮食上,宜清淡,多吃新鲜蔬果,补充水分和营养。作息方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外出时,要做好防暑防晒措施,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暴露在户外。

入伏标志着炎热季节的到来,人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适应这种高温高湿的气候,以保持身体健康和舒适。

入伏的分词解释

拼音:rù

进去。与“出”相对:~场。~冬。参加:~伍。~团...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fú

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在桌子上。低下去...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