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仪是什么意思

“昭仪”是古代后宫妃嫔的一个封号。

“昭仪”这一封号始于西汉元帝时期,最初是为了彰显皇帝对某位妃嫔的特殊恩宠而设立的。在西汉时期,昭仪的地位仅次于皇后,相当于外朝的宰相,爵位堪比诸侯王,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昭仪这一封号在不同的朝代中地位和待遇有所变化。在东汉时期,昭仪被短暂废置;曹魏时期再度恢复,但地位有所下降;晋朝时为避司马昭名讳,取消昭仪封号;南北朝时期各朝均再度沿用;隋朝建立后废置;唐朝时期重设昭仪,列为九嫔之一;此后昭仪在宋、金等朝均有册封,一直沿用至明嘉靖时期。

在古代宫廷中,昭仪的选纳通常依靠皇帝的个人喜好。一些受到皇帝宠爱的昭仪可能会对宫廷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有机会被封为皇后。此外,历史上也有一些著名的昭仪,如汉元帝的傅昭仪、北魏的冯昭仪等。

除了中国,朝鲜也设立昭仪作为内命妇制度中的一个品阶。

“昭仪”是中国古代后妃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封号,代表了一定的地位和身份。它的历史演变反映了古代宫廷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变迁。

昭仪的分词解释

拼音:zhāo

明显;显著:~彰。~著。...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yí

仪[yí]...查看详细解释

与昭仪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