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年07月01日 17:14 | 来源:汉荟荟 | 阅读量:240

越婢有多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婢”当是“脾”,两字乃传写之讹。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提到“脾治水谷,为卑脏,其职若婢,故名越婢”,意思是以发越脾气,通行津液为用。赵以德也同意此说,认为用方中药物的味甘以入土,用其寒热以和阴阳,用其性善走以发越脾气,符合“越婢”之名。

也有观点认为“越婢”是“治脾”之意。江幼李在《〈伤寒论〉析义三则》中表示,“越”有“治”的意思,而“婢”与“脾”古字通,脾不仅指脾胃,还有洪肿盛肥的含意,越婢汤是治水肿的名方,《金匮要略》将其列于《水气篇》,命为“越婢”是合理的。

还有医家提出“越婢”即“越卑”之意。吴昆认为“名曰越婢者,越,以发越为义;婢,卑也,是方能发越至卑之气”。过伟峰结合文字考据,从越婢汤的功用方面解释,认为“脾、卑之义相通,水湿重浊沉降,每易积于低处,有‘卑湿’之称。使水湿散发于上,譬犹低洼湿处得烈日蒸晒而外散,即‘越卑’之意”。越婢汤中虽无治脾之药,却有振奋脾气之功,成无己认识到“脾治水谷,为卑脏,若婢”,但所谓“若婢”,是说两者主湿的性质类似,若强行把婢当作脾解,则容易使人误解。

另外,钱潢在《尚论篇》中提到“或以此治越人之婢而得效,遂以命方”,认为越婢之名得于越国之婢。

从药物组成来看,越婢汤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由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该方论述风水夹热之证治,风水之病来势急剧,因风致水,病在于表,故有恶风之表证;水为风激则泛滥四溢,故身悉肿。脉浮而口渴,是风邪已有化热之机。风性疏散,故有续自汗出之症;由于陆续汗出,故身无大热。治以越婢汤,可发越阳气,散水清热。

在现代临床中,越婢汤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肾炎、流行性出血热、肾盂肾炎初起、不明肿胀、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

对于“越婢”的理解,各家观点侧重面有所不同,但都从一定角度解释了越婢汤的方名含义及功效特点。实际应用时,需根据具体病情和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

越婢的分词解释

拼音:yuè

跨过(阻碍);跳过:~墙。翻山~岭。不按照一般的...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bì

旧时受有钱人家雇佣的女孩子。婢[bì]...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