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堆是什么意思

玛尼堆是指放置于寺庙周围、神山脚下或圣湖畔等地方的刻有经文、六字真言、佛像的石堆。在西藏的十字路口、路旁、湖边和村寨的出入口处,常能见到这样一堆堆刻着佛像和佛教经文的石头。

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藏语称“朵帮”。其常刻有八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等,其中以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块最多,故又称“十万经石”堆。西藏各地均有分布,它不仅是重要山口、险关、渡口和桥头的标志,也是对天地山水实行崇拜的风俗祭仪。

藏族信徒认为玛尼堆具有神圣的力量。他们经过玛尼堆时,会沿顺时针方向绕行,并将刻满经文或佛像的玛尼石放入其中,因此玛尼堆逐年增高。除玛尼石外,玛尼堆上还可能有避邪的牦牛头骨和经幡。牦牛头骨上通常刻有六字真言,并涂有红彩。

玛尼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藏族原始先民对自然界中岩石的热衷与崇拜。在佛教文明传入之前,雪域西藏盛行着原始拜物教——苯教,人们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充满敬畏、崇拜、迷惘和依恋,大至山川、小到木石都成为他们顶礼的对象。为了敬畏山神,他们把大小不一的石头堆彻起来,当作人与神沟通的媒介。

随着时间的推移,玛尼堆的文化不断发展和传承。藏族人相信,在石头上刻写经文和各种图案,并持之以恒地将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会具有超自然的灵性,能给他们带来吉祥如意。

在中国蒙古地区,也有类似的石堆,蒙语称为鄂博或敖包,原本是旗界、牧场、畜点、营地的分界标志,由于藏密传入的影响,这种大石堆也较多。在没有石块的广大草原上,牧民们往往会用枯树堆成一个大敖包。

玛尼堆是藏族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人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它,避免进行破坏或不恰当的行为。

尼玛堆的分词解释

拼音:ní

尼姑:~庵。僧~。...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mǎ

玛,汉语一级字,读作mǎ,其...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duī

堆积:粮食~满仓,果子~成山...查看详细解释

与尼玛堆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