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鼻裻”,也作“犊鼻裈”,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意思:
短裤,一说围裙。其形状如犊鼻,故而得名。例如,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中有“越王服犊鼻,着樵头”;《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提到“相如身自著犊鼻褌”。这种服饰没有裤裆,有的会在后面系住,类似现在的围裙,有的则是一种短裤样式。
卖酒的典故。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琴挑富家卓王孙新寡的女儿卓文君,文君与之私奔后,两人在临邛卖酒。“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佣保杂作,涤器於市中。”(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来就用“著犊鼻裈”作为卖酒的典故。
贫穷的典故。三国魏时阮籍、阮咸叔侄名列竹林七贤,阮族所居之处,道北的都是富户,道南的则为贫家。当时有七月七日晒衣的习俗,这一天,居道北的诸阮会展示各种纱罗锦绮,而居于道南的阮咸“以竿高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们对此多有奇怪,他却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来便用此作为贫穷的典故。
“犊鼻裻”既可以指一种短裤或围裙的样式,也可以借指卖酒或表示贫穷的情况。
例如:“他如今生活困顿,犹如当年阮咸高挂犊鼻裈一般。”这里就是用“犊鼻裈”来表示贫穷的意思。又如:“这家酒馆的老板亲自穿着犊鼻裈劳作,仿佛司马相如当垆卖酒时的情景再现。”这里则是借用司马相如著犊鼻裈卖酒的典故,形容酒馆老板亲自参与劳作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