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终结是什么意思

“执行终结”是法律术语,指的是在民事诉讼中,执行程序由于出现特定的情况而结束,不再继续进行。

执行终结意味着执行程序已经完成了其使命,或者由于某些法定的原因无法再继续推进。导致执行终结的情形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其一,申请人撤销申请。这是执行终结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申请人自愿放弃执行请求,法院会尊重其意愿,终结执行程序。

其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例如生效的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被依法撤销,那么执行的依据就不存在了,执行程序也应当终结。

其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和承担责任的主体,执行无法继续。

其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因为权利主体已经不存在,执行的目的无法实现,所以执行程序终结。

其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这种情况下,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履行能力,继续执行也无法实现债权。

其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涵盖了法律没有明确列举但实际情况需要终结执行的情况。

执行终结的意义在于明确执行程序的结束点,使执行工作有一个清晰的归宿。同时,它也有助于维护法律秩序的稳定,避免执行程序的无限拖延和资源的浪费。执行终结后,除非有新的情况出现,例如发现被执行人有新的可供执行的财产等,一般情况下不会再次启动执行程序。

执行终结的分词解释

拼音:zhí

拿着;掌握:~笔。~政。...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háng hàng héng xíng

[háng]...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zhōng

最后;末了(跟“始”相对):...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jié jiē

[jié]...查看详细解释

与执行终结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