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唱段是什么意思

“二六唱段”中的“二六”通常是指京剧唱腔中的一种板式。

(二六)板式是在(原板)基础上,采用浓缩、简化、加速的手法演变出的一种板式。它与(原板)一样是2/4的节拍、一板一眼的形式。(二六)的节奏比(西皮原板)紧凑,字多腔少,速度快于(原板)。

(二六)板式保持了(西皮原板)的上、下句基本落音,在剧中常用于叙述、说理、景物描写和抒发比较快慰、得意的感情。

关于(二六)板式名称的来源,有两种常见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二六)板式是根据过门命名的,因为这个板式的过门旋律是十二板的长度,十二是由两个六组成,故称为“二六”;另一种说法是这个板式的节奏不快不慢,属二流节奏,叫白了就成了“二六”。

(二六)板式在传统戏中主要存在于(西皮)及(反西皮)声腔系统中。在(西皮)声腔中,其第一句不是从眼上起唱,而是“板上起唱”,下面其余的各句才是从眼上起唱,并演化成了“唱腔落眼”的基本形态,部分改变了(西皮)声腔的格式规律。在(反西皮)声腔中,(二六)是为数不多的几种主要板式之一,常用于表现悲极而泣的情感氛围,如《白帝城》中刘备“点点珠泪往下抛”、《李逵探母》中李母“铁牛孩儿回家转”等唱段。

为适应人物快速抒情的需要,京剧的(西皮二六)还演化出一种1/4拍的(快二六),例如《文昭关》中伍子胥唱的“伍云在头上换儒巾”一段,就是这样的1/4拍的(西皮快二六)。

不同行当的(二六)板式在具体表现上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旦角的(二六)唱段可能音域较低,相对轻松省力;老生的(二六)则有“二六”与“快二六”之分,“快二六”保持了“眼上起唱”的规律,节奏更快,近似流水板。

例如,《空城计》中“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老生戏和《武家坡》中“指着西凉高声骂”的青衣戏,都是常见的(二六)唱段。这些唱段通过独特的节奏和旋律,能够生动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情境。

京剧的唱腔丰富多样,(二六)板式只是其中之一,其他还有原板、慢板、流水、快板、导板、回龙、散板、摇板、滚板等多种板式,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力,共同构成了京剧艺术的丰富内涵。

二六唱段的分词解释

拼音:èr

数目。一加一的和。...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liù lù

[liù]...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chàng

口中发出(乐音);依照乐律发...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duàn

时间、事物划分出的部分:阶~...查看详细解释

与二六唱段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