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 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一、来源及出处
该成语出自宋・陶谷《清异录・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二、字面解析
“纸醉” 形容纸张的光泽华丽,仿佛能让人沉醉其中;“金迷” 则表示黄金的光彩令人迷醉。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充满奢华、令人陶醉的场景。
三、用法示例
旧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那里有很多达官贵人过着奢侈的生活。在这个句子中,“纸醉金迷” 描绘了旧上海的繁华和奢侈,暗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道德沦丧。
他曾经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整天花天酒地,挥霍无度。这里 “纸醉金迷” 用来形容某人过去的不良生活方式,强调了其沉迷于物质享受和放纵的状态。
四、寓意及警示
“纸醉金迷”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它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奢华生活,以免迷失自我,陷入道德和精神的困境。同时,它也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和道德问题,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