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
一、名称含义
“处” 含有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 表示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此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渐退。
二、时间特点
一般在每年的 8 月 22 日 —24 日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50°。
三、气候特征
气温变化:
处暑时节,气温逐渐下降,但仍可能有 “秋老虎” 发威,短期回热天气让人感觉炎热。不过总体趋势是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加大。例如,白天可能还会有三十度左右的气温,但夜晚可能降至二十度甚至更低。
北方地区在处暑后降温更为明显,人们能明显感受到秋天的凉爽。而南方地区暑热消退相对较晚,但也会逐渐告别高温酷暑。
降水变化:
处暑期间,降水逐渐减少,空气相对湿度降低。这一时期的降雨往往具有强度小、雨日少的特点。例如,夏季常见的暴雨天气减少,多为小雨或阵雨。
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冷暖空气交汇带来的降水可能会伴随着降温,让人感觉更加凉爽。
四、自然现象
农作物成熟:
对于农业来说,处暑是农作物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稻谷、玉米、高粱等农作物逐渐成熟,田野里一片金黄。农民们开始忙碌地进行秋收准备工作,确保农作物及时收获,避免因秋雨等不利天气造成损失。
一些水果也在这个时节成熟,如苹果、梨子、葡萄等,果园里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候鸟迁徙:
处暑时节,候鸟开始陆续迁徙。随着气温的变化和食物资源的减少,候鸟们感知到季节的变化,纷纷踏上迁徙的征程。它们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温暖的地区,形成壮观的自然景象。
湿地和湖泊成为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为它们提供了休息和觅食的场所。
五、传统习俗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高气爽,人们往往会选择出游迎秋。此时天气适宜,既没有夏季的炎热,也没有冬季的严寒,非常适合户外活动。人们可以去公园、山区、郊外等地欣赏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一些地方还会举办秋游活动,如登山、徒步、露营等,让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吃鸭子:
处暑吃鸭子是许多地方的传统习俗。民间认为,处暑吃鸭子可以滋阴养胃、利水消肿。此时的鸭子最为肥美,适合烹饪成各种美味佳肴。例如,北京的烤鸭、南京的盐水鸭、福建的姜母鸭等都是处暑时节的特色美食。
鸭子的烹饪方式多样,可以烤、煮、炖、炒等,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开渔节:
对于沿海地区的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的季节到来。在处暑前后,许多地方会举办开渔节,庆祝渔业丰收,祈求平安顺利。开渔节上,通常会有隆重的祭祀仪式、文艺表演和海鲜美食展销等活动。
随着开渔节的举办,渔船纷纷出海捕鱼,新鲜的海鲜大量上市,为人们的餐桌增添了丰富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