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段方式指的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组织段落内容、安排段落结构的方法,它关乎着段落内部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该段落如何有效地传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服务于整篇文章的主旨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构段方式:
总分式
含义及特点:总分式构段是先对段落内容进行总体概括,提出一个中心观点或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个中心,从不同方面、角度分别展开具体的阐述、说明或举例等,使读者一开始就能把握段落的核心,随后通过分述部分加深对中心内容的理解。这种方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能让读者快速抓住重点。
示例:“校园的四季美如画。春天,校园里百花盛开,桃花粉嘟嘟的,像小姑娘羞涩的脸庞,梨花洁白如雪,一阵微风吹过,花瓣纷纷飘落,仿佛下起了一场花雨。夏天,绿树成荫,高大的梧桐树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为同学们遮挡骄阳,大家在树下乘凉、读书,惬意极了。秋天,银杏树叶变得金黄,宛如一把把小扇子,从树上飘落下来,给校园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而枫叶则红得似火,为校园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冬天,雪花飘落,整个校园银装素裹,教学楼、操场都被白雪覆盖,像是童话里的冰雪世界,同学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中。” 在这个段落中,第一句 “校园的四季美如画” 就是总述,概括出校园四季景色美丽这一中心内容,后面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具体描述校园景色如何美,属于分述部分,通过这样的总分结构,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校园四季不同的美景。
分总式
含义及特点:与总分式相反,分总式构段是先围绕一个主题从多个角度、方面进行具体的叙述、描写或议论等,将相关内容一一展开呈现给读者,最后再对前面所阐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一个结论、点明一个中心思想或者升华主题等,使得段落有一个完整且明确的落脚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段落整体意图。
示例:“在公园里,老人们悠闲地打着太极拳,一招一式都透着沉稳与平和;年轻人穿着运动装,沿着湖边跑步,他们步伐轻快,充满活力;孩子们在草坪上嬉笑玩耍,你追我赶,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生活画卷。” 该段落先是分别描述了公园里老人、年轻人、孩子们不同的活动状态,最后用 “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生活画卷” 进行总结,点明了这些场景所展现出的整体氛围和意义,让读者明白前面所描述的种种画面共同营造出了一种美好的生活场景。
总分总式
含义及特点:这种构段方式融合了总分式和分总式的特点,先是提出一个总的观点、主题或概括性的话语,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具体的分述,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内容,最后再回到总的内容上,对前面的分述进行归纳总结或者进一步强调中心思想、升华主题等,使段落的结构更加完整、严谨,逻辑关系更为清晰,让读者既能快速抓住核心,又能在结尾处对段落含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强化的印象。
示例:“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对我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年幼无知时,童话书籍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想象的大门,让我们认识了善良的小红帽、勇敢的拇指姑娘等众多可爱的角色,培养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随着年龄的增长,科普书籍成为我们探索世界的工具,它们解答了我们心中一个个关于自然、科学的疑问,让我们了解到宇宙的浩瀚、生命的奥秘,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而文学名著则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生活与思想,让我们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提升了我们的思想境界。总之,书籍在我们生命的各个阶段都陪伴着我们,不断丰富着我们的内心世界,助力我们成长为更好的人。” 在这个段落中,开头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对我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点明了书籍对成长的重要性这一中心思想,中间分别从童话书籍、科普书籍、文学名著三个方面阐述它们对成长的具体作用,最后 “总之,书籍在我们生命的各个阶段都陪伴着我们,不断丰富着我们的内心世界,助力我们成长为更好的人” 再次强调书籍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们成长的助力,形成了一个完整且逻辑严密的段落结构。
并列式
含义及特点:并列式构段是指段落中的语句之间呈现出并列平等的关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去阐述同一个主题,但彼此之间并没有主次之分、先后顺序之分,共同对主题进行多维度的展现,使读者能够全面、多元地了解相关内容,增加主题表达的丰富性和饱满度。
示例:“我喜欢运动,跑步让我感受到风在耳边呼啸,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激活,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能让我忘却一切烦恼;游泳则仿佛让我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在水中自由穿梭,感受着水的浮力和阻力,锻炼了我的身体协调性;而打篮球更是充满乐趣,和队友们配合传球、投篮,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不仅增强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在这个段落中,“跑步”“游泳”“打篮球” 这三个关于运动的内容是并列的关系,它们各自阐述了喜欢这项运动的原因和体验,共同体现了 “我喜欢运动” 这一主题,从不同运动项目的角度丰富了对主题的表达。
因果式
含义及特点:因果式构段是按照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组织段落内容的,通常先陈述原因,解释事情发生的缘由、背景或者相关因素等,然后基于这些原因,引出相应的结果、影响或者结论,让读者明白事情发展的内在逻辑,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某种情况或者现象。
示例:“因为连续几天的暴雨,河水迅速上涨,超出了警戒水位。河岸的一些低洼地带开始被水淹没,附近的居民不得不紧急撤离家园,去往地势较高的地方避难,当地政府也迅速启动了防汛应急预案,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工作。” 在这个段落中,“连续几天的暴雨” 是原因,后面 “河水迅速上涨,超出了警戒水位…… 进行抗洪救灾工作” 则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结果,通过因果式的构段,清晰地呈现了暴雨导致的一系列后续情况。
承接式
含义及特点:承接式构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时间顺序或者动作的连续过程等来组织段落语句的,语句之间呈现出一种顺承衔接的关系,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让读者能顺着作者的描述清晰地了解事情的整个发展脉络、具体的过程步骤等。
示例:“他先走进厨房,打开冰箱,拿出几个鸡蛋和一些蔬菜,然后把鸡蛋打到碗里,用筷子快速搅拌均匀,接着点火倒油,等油热了,将搅拌好的鸡蛋液倒入锅中,翻炒几下后,再把切好的蔬菜也放进锅里,继续翻炒,不一会儿,一盘香喷喷的炒鸡蛋就出锅了。” 在这个段落中,按照 “走进厨房 —— 打开冰箱 —— 拿出食材 —— 打鸡蛋 —— 搅拌鸡蛋 —— 倒油 —— 炒鸡蛋 —— 放蔬菜 —— 继续翻炒 —— 出锅” 这样的先后顺序依次描述,使用的就是承接式构段方式,把做炒鸡蛋的整个过程完整、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不同的构段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内容表达需求,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构段方式,能够让文章的段落更加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