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词中,“春” 有多种含义:
一、季节之意
代表春季
这是 “春” 最基本的含义。春季是四季之首,在古词中常常被描绘。例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这里的 “春” 明确指春季,描绘了春天百花盛开、色彩缤纷的景象。词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传达出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叹。
又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中的 “春蚕”,点明了蚕生长吐丝的季节是春季,诗人借春蚕的执着吐丝,来象征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指代一年时光
在一些诗词中,“春” 可以象征一年的时光。比如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渡汉江》)诗人被贬谪到岭南,与家乡音信隔绝,历经冬天又到了春天,这里的 “春” 代表了年复一年的时间流逝,体现出诗人在流放生活中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
二、比喻青春年少或美好的年华
青春年少
古词中常用 “春” 来形容人的青春时期。例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虽词中未直接出现 “春” 字,但 “风华正茂” 的青年时期正如同春季一样,充满朝气与活力。
又如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这首诗虽未用 “春” 字,但以花开花落喻指青春易逝,和以 “春” 指代青春年少的用法异曲同工,都在劝人珍惜青春时光。
美好的年华或时期
“春” 也可用来形容某个美好的时期。比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里的 “万木春” 并非仅仅指树木在春天生长,更是用春天象征着新生事物蓬勃发展的美好时期,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遭遇困境,但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态度。
三、与男女情感有关
喻指男女恋情
在古代诗词中,“春” 常和爱情联系在一起。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诗中的 “春” 不仅是红豆生长的季节背景,也暗示了爱情如同春天的万物生长一样,在心底悄然萌发。
又如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南朝乐府民歌《作蚕丝》)以春蚕吐丝比喻女子对爱情的执着,这里的 “春” 烘托出一种情感萌动的氛围。
指代女子的容貌或神态
古词中会用 “春” 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万楚《五日观妓》)诗中的女子妆容艳丽,神态娇美,“令人艳” 的 “艳” 也有如同春天花朵般艳丽的意思,“春” 的意象在这里通过与女子的美貌相联系,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