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词中,“序” 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词前小序
交代创作背景
词序可以用来说明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个序清楚地交代了创作时间是丙辰年中秋,创作过程是在饮酒作乐一直到天亮,并且喝醉了的状态下写的这首词,同时还点明了写作目的是兼怀弟弟苏辙(子由)。通过这个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比如为什么词中会有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这与中秋佳节的团圆氛围以及作者思念兄弟的情绪密切相关。
说明创作缘由
有的词序是为了解释为什么要写这首词。例如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的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这段序详细地描述了作者路过扬州时的所见所闻,扬州昔日是繁华的名都,如今却是一片萧条,这种今昔对比让作者心生怆然,所以才创作了这首词来感慨扬州的兴衰变化。词序在这里就像是一把钥匙,帮助读者开启理解词意的大门。
阐述主题思想
部分词序会直接或间接地阐述词的主题。例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序:“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词的主题围绕着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等复杂情感。序中的信息暗示了作者在仕途变迁之际的复杂心境,与词的主题相互呼应,有助于读者理解词中隐喻的政治和人生的感慨。
二、词牌顺序相关
词调排序
在一些词谱或者词集的编排中,“序” 可以表示词牌的顺序。编著者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众多词牌进行排序,比如根据词调的产生年代、音韵特点或者题材风格等来排列,这里的 “序” 就如同目录一样,帮助读者找到特定的词牌以及相应的词作。例如在某些按历史时期编排的词集里,先列出唐五代时期产生的词牌和作品,再列出宋代的,这个排列顺序能够体现词的发展脉络。
同调词的排列顺序
当有多首同一词牌的词时,“序” 也用于表示这些词在集中的排列顺序。可能是根据作者的创作时间先后,也可能是按照主题、风格等因素来排序。例如在一个词人的作品集里,有多首《清平乐》,编辑可以按照词人自己的编年顺序或者内容的相关性等方式来排列这些词,这个顺序有助于研究词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