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 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生产过程也有所不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情况:
计算机图形(Computer Graphics,CG)
建模(Modeling)阶段
概念设计:首先是创意和概念的形成阶段。设计师根据项目需求,如制作一部动画电影、一款游戏或者一个建筑可视化项目,通过手绘草图、参考现实物体或其他艺术作品等方式,确定要创建的物体或场景的基本外观、风格和功能。例如,在设计一个游戏角色时,要考虑角色的种族、职业、性格等因素,然后画出概念草图。
三维建模工具使用:使用专业的三维建模软件,如 Maya、3ds Max、Blender 等进行模型构建。建模方法有多种,包括多边形建模、NURBS(非均匀有理 B - 样条)建模和细分曲面建模。多边形建模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创建和编辑多边形网格来塑造物体的形状。例如,在制作一个简单的立方体模型时,通过定义立方体的顶点、边和面来构建其基本形状,然后通过添加、删除、移动顶点等操作来调整形状,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细节添加:为模型添加细节,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一种是手动雕刻细节,利用软件中的雕刻工具,像雕刻家一样在模型表面雕刻出纹理和复杂的形状。例如,在制作一个古代建筑模型时,通过雕刻工具在柱子表面雕刻出精美的花纹。另一种是使用纹理映射,将预先制作好的纹理图片(如木纹、石纹等)映射到模型表面,增加真实感。
材质与纹理(Materials and Textures)阶段
材质创建:材质决定了模型表面对光的反射、折射、吸收等光学特性。在软件中创建材质,定义其颜色、光泽度、透明度等属性。例如,为一个金属物体创建材质时,设置高光泽度和反射率,使其看起来像真实的金属;为一个玻璃物体设置透明度和折射率,模拟玻璃的光学效果。
纹理应用:将纹理与材质相结合,进一步增强真实感。纹理可以是从现实世界中拍摄的照片,也可以是通过程序生成的图案。例如,为一个角色的衣服添加布料纹理,为地面添加泥土或砖石纹理。纹理的映射方式也有多种,如平面映射、圆柱映射、球面映射等,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合适的映射方式,以确保纹理在模型表面正确显示。
灯光(Lighting)阶段
灯光类型选择与设置:根据场景的氛围和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灯光,如点光源(模拟灯泡)、平行光(模拟太阳光)、聚光灯(模拟舞台灯光或手电筒光)等。设置灯光的强度、颜色、衰减范围等参数。例如,在一个室内场景中,使用点光源来模拟台灯的照明效果,设置合适的强度和暖色调,营造温馨的氛围;使用平行光从窗外射入,模拟自然光。
阴影设置:控制灯光是否产生阴影以及阴影的类型,如硬阴影或软阴影。硬阴影边界清晰,通常用于模拟强烈的直射光;软阴影边界模糊,更符合现实生活中漫反射光产生的阴影效果。通过调整灯光和物体的位置、角度等关系,以及阴影的参数,来达到理想的光影效果。
动画(Animation)阶段(如果适用)
关键帧设置:如果是制作动画,需要为模型的运动设置关键帧。关键帧记录了模型在特定时间点的位置、旋转、缩放等状态。例如,在制作一个人物走路动画时,设置人物脚步抬起、落下等关键姿势的关键帧,以及身体的摆动、手臂的挥动等关键帧。
动画曲线调整:通过调整动画曲线来控制模型在关键帧之间的运动过渡。动画曲线可以使运动更加自然流畅,或者创造出特定的运动效果,如加速、减速、弹性运动等。例如,在制作一个物体下落的动画时,通过调整动画曲线,使物体先加速下落,然后在接近地面时稍微减速,以模拟真实的物理效果。
渲染(Rendering)阶段
渲染器选择:选择合适的渲染器,如 Arnold、V - Ray、Redshift 等。不同的渲染器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在渲染速度、质量、对特定效果(如毛发渲染、体积光渲染等)的支持方面有所不同。例如,Arnold 渲染器在影视制作中广泛应用,能够渲染出高质量的照片级真实感图像,尤其在处理复杂的材质和光照效果方面表现出色。
渲染参数设置:设置渲染的分辨率、采样率、抗锯齿等参数。分辨率决定了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采样率影响渲染的质量和噪点数量,抗锯齿用于消除图像边缘的锯齿状。例如,对于高质量的影视或广告项目,通常会设置较高的分辨率(如 4K 甚至 8K)和采样率,以获得清晰、细腻的图像。
最终渲染输出:在设置好渲染参数后,启动渲染过程,将场景中的模型、材质、灯光、动画等所有元素综合计算,生成最终的图像或动画序列。渲染时间可能因场景的复杂程度、计算机性能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从几分钟到几天不等。
内容生成(Content Generation)
数据收集与整理(如果适用)
内部数据挖掘:如果是企业内部用于生成内容,如自动生成产品描述、新闻稿等,首先要挖掘企业内部的数据资源,包括产品规格、用户反馈、销售数据等。例如,一家电子产品公司收集其产品的技术参数、用户评价等数据,作为生成产品内容的基础。
外部数据获取:也可能需要从外部获取数据,如市场研究报告、行业动态等。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购买专业数据服务、网络爬虫(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等方式获取。例如,一个金融新闻网站通过爬虫获取各大金融机构发布的财报数据,用于生成财经新闻。
模板与规则制定
内容模板设计:根据要生成的内容类型,设计相应的模板。例如,对于产品介绍内容,模板可能包括产品名称、功能、特点、适用场景等部分。对于新闻稿,模板可能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部分。
生成规则确定:制定内容生成的规则,如语法规则、逻辑规则、风格规则等。例如,规定生成的产品描述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符合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新闻稿要遵循新闻写作的倒金字塔结构,先写最重要的信息。
生成算法与工具应用
自然语言生成(NLG)算法:如果是文本内容生成,使用自然语言生成算法。这些算法基于机器学习或规则 - 基于的方法,根据输入的数据和模板,生成符合要求的文本内容。例如,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对大量的文本进行训练,然后根据给定的产品参数,生成产品描述。
内容管理系统(CMS)或自动化工具:利用内容管理系统或专门的自动化内容生成工具来执行生成过程。这些工具可以集成数据、模板和生成算法,实现批量内容生成。例如,一个电商网站使用内容管理系统,根据产品数据库中的数据,自动生成产品页面的内容。
质量审核与编辑
自动审核(如果可能):使用一些自动化工具对生成的内容进行初步审核,如检查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内容重复等问题。例如,利用语法检查软件对生成的文本进行检查,标记出错误的句子和词汇。
人工编辑与优化:由于自动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需要人工编辑进行审核和优化。编辑人员根据内容的目的、受众、品牌形象等因素,对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可读性等方面进行调整。例如,对自动生成的新闻稿进行润色,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新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