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付款方式即付款交单,是一种托收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概念
DP 付款方式是指出口商(卖方)在发货后,将商业单据(如提单、发票、装箱单等)交给托收行,委托其通过代收行向进口商(买方)收取货款。进口商只有在付清货款后,才能从代收行取得商业单据,进而提取货物。这种方式以商业信用为基础,银行在其中主要起中介和代理收款的作用。
2. 操作流程
委托托收:出口商与进口商签订合同,约定采用 DP 付款方式后,出口商按照合同规定发货,取得提单等货运单据。之后,出口商填写托收委托书,将汇票(如果有)和商业单据交给自己的往来银行(托收行),委托其代收货款。托收行接受委托后,会对单据进行审核,确保单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向代收行传递单据:托收行根据出口商的指示,选择进口商所在地的一家银行(代收行),并将汇票和商业单据寄交代收行。代收行收到单据后,会通知进口商付款赎单。
进口商付款赎单:进口商收到代收行的付款通知后,需要向代收行支付货款。付款方式可以是现金、支票、银行转账等。进口商付款后,代收行将商业单据交给进口商。此时,进口商可以凭借提单等单据到运输公司提取货物。
银行转账资金:代收行收到进口商的货款后,会将款项转付给托收行。托收行扣除手续费后,将剩余货款支付给出口商。
3. 特点
风险分担:对于出口商来说,DP 付款方式的风险介于预付货款和赊账销售之间。出口商在发货后掌握着货物的单据,只要进口商不付款,就无法取得货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出口商的利益。然而,如果进口商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出口商可能需要承担货物滞港、转售等费用和损失。对于进口商而言,只有在付款后才能取得单据提货,所以在付款前无法确定货物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风险,如货物质量不符合要求等。
对单据的要求严格:因为银行只是根据单据来处理业务,所以单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至关重要。单据必须符合合同和相关国际贸易惯例(如《托收统一规则》)的要求。例如,提单必须是清洁提单,发票内容要准确无误等。如果单据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进口商拒付或延迟付款。
费用相对较低:相较于信用证付款方式,DP 付款方式的银行费用较低。主要费用包括托收行和代收行的手续费,一般根据托收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这些费用通常由出口商和进口商协商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