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血加减(±)是在医学检验,特别是尿液、粪便等常规检查中常见的一种结果表示方式,意味着检测结果处于弱阳性状态,即可能存在少量的隐血情况,以下从不同检测类型来具体分析:
尿液隐血 ±
含义:表示尿液中可能存在少量红细胞,但含量较少,没有达到明确阳性的程度。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红细胞含量极少,一般检测不出来。当出现隐血 ± 时,可能是泌尿系统有轻微损伤、炎症等情况导致少量红细胞进入尿液。
可能原因
生理因素:剧烈运动后、女性月经期间污染尿液等情况,可能会出现尿液隐血 ±。比如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后,肾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可能会使少量红细胞漏出到尿液中。
病理因素: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炎症刺激,可导致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出现少量出血;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划伤泌尿系统黏膜,引起少量出血;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也可能使红细胞进入尿液。
粪便隐血 ±
含义:提示粪便中可能存在微量的血液,这些血液量很少,肉眼通常无法观察到,但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潜在的出血情况。
可能原因
消化道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溃疡,在溃疡面破损出血时,可能出现粪便隐血 ±;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黏膜炎症、糜烂可导致少量出血混入粪便;肠道息肉在受到摩擦等情况下也可能出血。
其他因素: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消化道少量出血;此外,食用过多肉类、动物血等食物,可能会干扰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的粪便隐血 ±。
一般来说,隐血 ± 不能直接确诊某种疾病,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如果出现隐血 ±,医生通常会建议复查,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真正的出血情况以及查找出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