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加减号(±)是在尿常规检查中用于表示尿蛋白检测结果处于可疑阳性或弱阳性的状态,说明尿液中可能存在少量蛋白质,以下从检测意义、出现原因和后续建议方面详细介绍:
检测意义
尿常规中的尿蛋白定性检查是通过特定的试纸或检测方法,对尿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以 “-”“±”“+”“++”“+++” 等表示。“-” 表示尿液中未检测到蛋白质;“±” 表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微,处于临界状态,可能有少量蛋白质存在,但含量较低,尚未达到明确的阳性标准;“+” 及以上则表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多,阳性程度越高,提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越高。
出现原因
生理因素
饮食因素: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肉类、豆类等,可能会使肾脏的滤过负担暂时加重,导致尿液中出现少量蛋白质,出现尿蛋白 ± 的情况。
妊娠:女性在怀孕期间,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变化,肾脏的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也会升高,可能会出现生理性的尿蛋白 ±。
病理因素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等,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受损,使蛋白质容易漏出到尿液中,早期可能表现为尿蛋白 ±。
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可能会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和血管压力,导致肾脏功能异常,出现蛋白尿,初期也可能是尿蛋白 ±。
其他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重金属中毒等,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尿蛋白出现异常,表现为尿蛋白 ±。
后续建议
复查:如果体检或偶然检查发现尿蛋白 ±,建议在一周左右复查尿常规,复查前要注意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进一步检查:若复查后尿蛋白仍为 ± 或出现加号增多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如进行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尿蛋白电泳、肾功能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肾脏或其他疾病,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观察症状:在等待检查和复查期间,要注意观察自己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水肿、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发热、乏力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存在泌尿系统或其他疾病,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