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捭阖”。它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以下从来源和用法角度详细介绍:
来源与出处:该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捭阖》,书中提到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捭阖指的是开合,原是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后来人们将其与 “纵横” 相结合,形成了 “纵横捭阖” 这个成语。“纵横” 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策略,当时苏秦主张合纵,即联合六国对抗秦国;张仪主张连横,即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分化瓦解合纵联盟。策士们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在各国之间游说,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谋略。
用法与示例:“纵横捭阖”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例如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自身利益,在外交上纵横捭阖,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政治大戏”,形象地体现了各国之间在外交领域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斗争与联合的复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