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楔形变是指椎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从正常的近似长方体或圆柱体变为类似楔形的形态。以下是关于椎体楔形变的详细信息:
形成原因
创伤:这是椎体楔形变常见原因之一。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重物撞击等强大外力作用于脊柱,可导致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使椎体前部高度降低,后部高度相对正常,从而呈现楔形变。例如,在高处坠落时,身体的重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会使脊柱受到强烈的挤压,导致椎体骨折并楔形变。
骨质疏松:老年人、绝经后女性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由于骨量减少、骨小梁稀疏,椎体的骨质强度下降,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弯腰、搬举较轻物体等,也可能发生椎体压缩骨折,进而引起椎体楔形变。
椎体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椎体的形成和发育出现异常,可导致椎体先天性楔形变。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常伴有其他脊柱畸形,可能在出生后或成长过程中逐渐被发现。
其他疾病:某些疾病如椎体的肿瘤、结核等,会侵蚀椎体骨质,破坏椎体的正常结构,导致椎体部分骨质缺损,在脊柱的重力作用下,椎体也会发生楔形变。
临床表现
疼痛:椎体楔形变后,患者常出现局部疼痛,疼痛程度因楔形变的原因、程度以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创伤导致的楔形变通常疼痛较为剧烈,而骨质疏松引起的楔形变疼痛可能相对较缓和,但在活动或负重时疼痛会加重。
脊柱畸形:多个椎体楔形变可导致脊柱出现后凸畸形,如常见的驼背。脊柱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会改变脊柱的正常力学结构,进一步加重脊柱的退变和不稳定,导致疼痛加剧,并可能影响心肺功能等。
神经功能障碍:如果楔形变的椎体压迫脊髓、神经根等神经组织,会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例如,胸腰椎椎体楔形变可能压迫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
椎体楔形变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 X 线、CT、MRI 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支具固定等)和手术治疗(如椎体成形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