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牙替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乳牙逐渐脱落,被相应的恒牙所取代的生理过程。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替换过程
儿童一般在 6 岁左右开始出现恒牙替换乳牙的现象。首先是第一恒磨牙,又称 “六龄齿”,在乳牙列的最后方萌出,不替换任何乳牙。随后,其他恒牙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萌出,逐个替换相应的乳牙。通常是下颌牙先于上颌牙萌出,同名牙中,一般是恒牙的萌出会压迫乳牙的牙根,使乳牙牙根逐渐吸收,变得松动,最终脱落,恒牙便在乳牙原来的位置上萌出。
到 12 - 13 岁左右,乳牙会全部被恒牙替换完毕,但第三磨牙(智齿)的萌出时间较晚,通常在 18 岁以后,甚至有些人的智齿终生都不会萌出。
替换的意义
咀嚼功能增强:恒牙的牙冠形态、大小和结构与乳牙有所不同,其牙釉质更厚,牙本质更坚硬,咀嚼效率更高,能够更好地咀嚼和磨碎食物,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促进颌骨发育:恒牙的萌出和替换过程对儿童颌骨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刺激作用。随着恒牙的逐渐萌出,颌骨会相应地生长和发育,以适应恒牙的排列和咬合需求,使面部轮廓和口腔形态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
维持面部美观:恒牙排列整齐、咬合正常,能够维持面部的正常形态和美观。如果乳牙过早缺失或恒牙萌出异常,可能会导致牙列不齐、咬合紊乱等问题,影响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