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概念是指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以及普遍特征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概念,它不依赖于具体的实例或特定的情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以下是对其特点和形成过程的具体介绍:
特点
概括性:抽象概念是对一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总结和归纳。例如,“水果” 这个概念,它概括了苹果、香蕉、橘子等各种具体水果的共同属性,即含有水分、可食用、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等,而不涉及具体某种水果的独特特征。
普遍性:抽象概念适用于广泛的具体对象。比如 “动物” 这一概念,涵盖了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动物,从微小的昆虫到庞大的哺乳动物,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等,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脱离具体形象:抽象概念不像具体事物那样具有直观的形象。像 “正义”“自由”“美” 等概念,无法通过直接的感官感知来把握,它们是对事物内在本质或价值的一种抽象表达,需要通过思考、理解和分析来领会。
形成过程:抽象概念的形成通常是通过对大量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舍去其个别、非本质的特征,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而得到的。例如,人们在观察了许多不同形状、颜色、材质的桌子后,舍去了它们的具体细节,如桌子的大小、颜色、腿的形状等,而抽象出 “有一个平面,四条腿或其他支撑结构,用于放置物品或进行活动” 等这些桌子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了 “桌子” 这个抽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