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事接王” 在不同的民俗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和表现形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释:
鄂东南 “接大王” 民俗:在阳新太子镇等地,“接大王” 是一种大型民俗活动,又称 “接太王”,是鄂东南地区融合 “谷文化”“俗神祭祀” 等多种传统文化成分的民间文化活动形式。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开展,由当地五大古姓共同参与,在五姓八庄设案流动。活动与古代帝王显灵帮助百姓渡过交皇粮难关的传说有关,俗神祭祀活动演绎为文化庙会。接王时,先由道士立起 “香案” 与 “坛堂”,摆上牲畜五谷供品,举行为期一日一夜的法事,“踩八卦” 进行 “娱王”,之后还有一系列复杂的仪式,如村族中的神轿手将王轿抬离宗位,进入广场进行 “娱轿神” 等,最后将王轿接回村中,安于宗堂上。
佛冈 “接三王” 民俗:这是元末明初以来在佛冈境内吉河洞举办的民间传统活动,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接三王” 是指接送被神化的人物刘泉及其左右护卫三人。活动按吉河洞十个甲按顺序轮流接送,每年接送一次,循环不断。接送时,接方和送方会准备纸钱、香烛等祭祀用品,还有舞狮子、武术等表演。晚上,接方村庄会请来道士给三王做醮(即做法事),将三王神位摆在案台上,点燃香烛,道士做法事,数十名妇女在场旁听,并不时为三王上香、点燃纸钱,做醮活动一直到第二天天亮才结束。
这些民俗活动中的 “接王” 仪式,通常都蕴含着民众对神灵的敬畏、对平安吉祥的祈愿,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